頂點光電子商城2024年6月21日消息:近日,在2024IEEEVLSI技術與電路研討會(2024VLSI)上,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首次展示了具有堆疊底部和頂部源極/漏極觸點的CMOS CFET器件。
功能性單片CMOS CFET器件,具有堆疊的底部和頂部源/漏極觸點。雖然兩個觸點最初是通過正面光刻技術獲得的,但imec還展示了將底部觸點轉移至晶圓背面的可能性,這一改進顯著提高了頂部器件的存活率,從11%提升至79%。CFET器件的柵極長度為18nm,柵極間距為60nm,n型和p型之間的垂直間距為50nm。
imec的邏輯技術路線圖設想在A7(0.7nm)制程節(jié)點設備架構中引入互補場效應晶體管(CFET)。當與先進的布線技術相結合時,CFET有望將標準單元軌道高度從5T降低到4T甚至更低,而不會降低性能。在集成nMOS和pMOS垂直堆疊結構的不同方法中,單片集成被認為是破壞性最小的。
在工藝流程方面,包括兩個CFET特定模塊:中間電介質隔離(MDI)以及堆疊的底部和頂部觸點。MDI是imec首創(chuàng)的一種模塊,用于隔離頂柵和底柵,并區(qū)分n型和p型器件之間的閾值電壓設置。堆疊源極/漏極底部和頂部觸點的形成,通過介電隔離垂直分隔,關鍵步驟包括底部觸點金屬填充和蝕刻,以及隨后的介電填充和蝕刻。
總之,比利時imec首次展示了具有創(chuàng)新性和高度功能性的單片CFET器件,這一成果有望在0.7nm A7節(jié)點工藝中引入,為半導體行業(yè)帶來重要的技術突破。